8月20日,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正式发布《保健食品标注警示用语指南》和《保健食品
原料目录与保健功能目录管理办法》,指南涉及保健食品上市后监管、办法涉及市场准入。
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孙梅君介绍:为保健食品“管住、管活、管优”提供制度保障。
新华社的报道评价是:政策的出台旨在推动和促进保健食品产业健康发展,将给保健食品消费带来里程碑式的影响。
众所周知,自权健事件以来,整个保健食品行业都处在“生死存亡之秋”。行业声誉掉入低谷,行业价值广受质疑,坚持还是放弃,成为不得不面对的选择。
在此时刻,官方如何定位,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变量。
《指南》和《目录》的发布,就是这样一个明确方向的指挥棒。《指南》着力于“管住”,《目录》着力于“管活”,最终的目标,就是“管优”。
市场监管,无非是放与收。管得太多,有可能管住,但更可能管死了;而放任不管,确实管活了,却必然会乱象频发。因此,管死不是目的,放任更是失职,而既能管住,更能管活、管优才是监管的真谛所在。
2013年5月13日,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动员电视电话会议召开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强调,处理好政府与市场、政府与社会的关系,把该放的权力放掉,把该管的事务管好,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。“改革不仅要取消和下放权力,还要创新和改善政府管理,管住管好该管的事。放和管两者齐头并进。”
近些年,“放管服”成为政府职能转变的,放不是放任,管不是管死,也一再被强调。对于保健食品行业的监管,也是如此。“要标本兼治、产管并重、综合施策,整治、规范、提升,促进保健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。”孙梅君说。
放眼到直销行业,也是如此。
就在《指南》和《目录》发布的同一天,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商务部在宁波召开了首次直销监管研讨会,明确两个条例的修订是建立直销长效监管机制的重中之重。第二天,两部门调研组就赶赴苏州调研直销企业。
对于直销行业来说,监管部门的行动,有足够强的信号意义:在管住的前提下,更考虑管活的问题。按照价监竞争局陈志江副局长的话说,就是“经营主体要与执法机关共同出谋划策”。
对监管部门来说,管住、管活、管优;
对企业来说,阳光之下,才是长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