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互联网大会在乌镇举行。与往年相比,今年的互联网大会似乎有点安静,不像以往,马云一个发言就能火爆全网。
在安静的背后,并不乏火热,比如各种明目的社交电商,“某某社交电商平台亮相互联网大会”成为宣传的标配。
毫无疑问,作为近来被多数人认可的风口,社交电商这个概念风头正劲。一个被广泛引用的数据是: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《2019中国社交电商行业发展报告》,2019年,我国社交电商消费者人数已达5.12亿人,成为电子商务创新的主要力量。
消费者去哪里,商家就去哪里,这显示了商业模式打造者的敏锐。但是,不容否认的一点是,社交电商正处于乱战阶段,不仅谁能笑到最后难以认定,社交电商模式本身也不乏争议。
也就难怪,除了各个平台自身推销的“利好”,这个领域也不乏坏消息。
比如,10月15日,淘集集CEO张正平向商户发布了道歉信,就近期淘集集遭遇的拖欠商户款项、被黑客恶意攻击、资金流断裂等情况进行了说明。同为近两年发展迅速的社交电商,拼多多成立三年上市,云集成立四年上市,而淘集集,如今却面临拖欠工资,资不抵债,甚至找不到接盘侠的境遇。
再比如,“帮我助力”、“帮我砍一刀”,“人人都能领现金/流量”……这些砍价、拼团链接几乎困扰着每一个人。随着10月18日《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》的修订,这些病毒式外链或将被“封杀”。这对于依靠社交裂变起家的社交电商来说,犹如一场“灭顶之灾”。
其实,作为一种商业模式,将产品送达最终用户是根本目的,由于社交电商的社交属性,可以最大速度地聚集用户,因此可以短时期大批量销售产品。但是,对最终消费者来说,成为哪个平台的用户可选择性比较多,与平台相比构成买方市场。平台必须想尽办法吸引最多用户,“涉传”就成为最为便捷也最为危险的路径。
所以,盯着“社交”,更专注于“电商”,才是正途。如果过分将精力放到“社交”上,歧路已经开始。